本年1至2月,我國汽車以舊換新超過107萬輛。“兩新”方针加力擴圍,換下來的舊車去哪了?記者跟蹤舊車收回拆解發現:全流程更通明,办理更嚴格,使用更精細﹔相關准则和公共服務升級完善,也為再生資源收回使用行業長遠發展營造更好環境。
林先生要和陪同他10年的“老伙計”說再見了。“車子年頭久了,油耗比較大,時不時鬧個小毛病。”眼下,趁著以舊換新方针,汽車報廢更新有補貼,他便買了一輛新車。
在山東濟南商河縣玉成(山東)報廢機動車收回拆解有限公司,記者跟著這個“老伙計”——一輛陳舊的銀灰色轎車,探訪車輛收回拆解全過程。
接驗車員俯下身,逐个整理車內腳墊、坐墊等物品。“我們會根據廢鋼的市場行情來定報廢車價格。常見的計算方法是以車輛的分量乘以當前廢鋼的單價,再結合車輛的其他要素予以調整。”玉成(山東)報廢機動車收回拆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邦躍說。
“你看,這輛轎車重約1.5噸,當前市場廢鋼單價約為每噸2000元,它的基礎價格約在3000元。”王邦躍介紹,“像這種車況相對較好或車型較熱門的,還有500元至1000元的補貼。”
接著,接驗車員掀開車頭引擎蓋、座椅等部位細細查驗。“這是為了避免不法分子倒賣部件,比方車子的三元催化器,內部含有多種貴重金屬,價值高、毒性大,假如被不合法提煉或许導致環境污染。”濟南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周正凡解釋,“假如有部件缺失,車主必須寫明原因、簽署承諾書,確保不流入社會,否則不得出具《報廢機動車收回証明》。”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速構建廢棄物循環使用體系的意見,提出“依法查處不合法收回拆解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為”。依照相關要求,假如部分部件缺失、驗車不過關,車主或许失掉機動車報廢辦理資格。
確定無誤后,接驗車員取一瓶噴漆,在車身上噴下一串數字“X6944”,並將驗車信息錄入電子系統。
“這個編號便是它的‘身份代碼’了。”王邦躍拿出手機展现電子系統,隻要輸入編號,就能检查這台報廢車的“電子檔案”,包含車輛類型、發動機號等信息,“拆解收回流程通明,利於安全規范办理,也便利主管部門監管。”
一套流程結束,林先生在服務大廳提交資料。經工作人員查驗,汽車確定達到報廢標准,林先生拿到了3000多元的報廢價。這輛陪同他多年的汽車,正式踏上拆解之路。
在預拆解車間,工作人員手握一把形似蟹鉗的剪刀,輕輕發力,將汽車中柱剪斷。
商務部門給企業出具《報廢機動車收回証明》,往往需求汽車毀形相片。现在,濟南市對於“毀形”的認定不同以往:2022年開始,濟南市商務局實施变革,在掌握報廢車毀形時,不再要求車身悉数毀掉。
“2022年曾经毀形,需求將轎車‘上半身’悉数毀掉,貨車切割成一段又一段﹔現在,隻需毀掉中柱、車頂等首要結構。”王邦躍說,“這是便民利企的好法子。”
周正凡解釋:“車子‘上半身’有許多可收回使用部件,假如悉数毀掉,就會變成一堆廢鋼,且花費時間長。現在,隻需毀掉中柱等首要結構,企業即可拿到收回証明,提高了舊車收回的再使用份额和利潤空間,且節約了車主的時間。這項变革是山東省推動再生資源高效使用的具體實踐。”
毀形后,車子被穩穩架起,工作人員拆解車牌、電瓶、油箱蓋,抽取車內剩下液體,完结斷油斷電等工序后,車子將被送入拆解車間。
“預拆解后,銷售團隊將車子分為四類。A類車可使用價值高,B類車有部分使用價值,這兩類編號上標注字母‘X’,意味著要被人工精細拆解﹔C、D類根本或直接沒有使用價值,則用機械拆解。”王邦躍介紹。
林先生的車子被歸為A類。記者再次見到這輛車時,它的車門、輪轂、引擎艙、前后燈等已被拆下,作為“精品回用件”擺上貨架。“有的汽車配件欠好買,客戶會來我們這淘貨。”王邦躍說。
光是這樣還不能將報廢車的價值“吃干榨淨”。“銅線、鋁都能賣錢,我們將它們從發動機上拆下單獨出售,供下流產業實現循環使用﹔發動機則交給具有資質的企業再制作使用。”王邦躍笑道,“最大化发掘收回使用價值,正是精細化拆解的奇妙之處。”
另一道工序上,工人們戴著手套,小心谨慎地撕下汽車膠條,放入一旁的筐中。王邦躍說:“若膠條跟著車子被壓成廢鋼,既會導致鋼不夠純、賣不上價,也浪費了其自身的價值﹔單獨拆下膠條,攢到足量,有橡膠企業來收回,用於生產橡膠顆粒等。”
當能拆的都拆完,報廢車就隻剩一個殼子,被送入打包區。巨型打包機將車殼破碎、壓縮,“吐”出一塊塊方形廢鋼壓塊。
《山東省加速構建廢棄物循環使用體系實施计划》提出,加強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規模化、規范化、清潔化使用,培养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现在,濟南市的汽車拆解行業鏈條拓宽延伸,上游可至報廢車收回、拍賣,下流可延至零部件的再制作、金屬與非金屬再使用。
“像這批廢鋼壓塊,會被賣往下流的鋼鐵廠。”王邦躍走向門口,此时,一輛大貨車已在門前“翹首以待”。
穿過一處堆場,報廢汽車堆積如山,小型轎車、面包車、貨運車等,都在等候拆解。
“依照现在的處理才能,我們一天能拆解60輛報廢車。”說話間,王邦躍的手機又響了,“‘兩新’方针加力擴圍,不斷有車主咨詢。”
2022年10月,企业建立之初並非這番情形。“那時市場規范還不完善,公司有時還要為收不到車子發愁。”王邦躍說。
2024年3月,濟南率先在全省開展汽車領域的置換更新補貼活動,投入5000萬元政府補貼。
現在,公司報廢機動車收回拆解數量持續攀升。王邦躍拿出兩份年度報表,用數據說話——2023年,收回車輛5000多輛﹔2024年,直接翻番,收回車輛達10952輛。
據了解,2024年,濟南市實現汽車以舊換新98454輛,其间報廢換新55588輛。
“推動廢棄物循環使用行業發展,既要讓收回企業有盈利空間,又要保証綠色環保。”周正凡打開全市地圖,勾畫了幾個圈,“由於報廢汽車過程中存在危廢處理,前期布局必須慎之又慎。我們篩選保留了7家有資質的報廢車收回拆解企業,選址不得在居民區、商業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其他環境灵敏區內,最終選在了濟南郊區的工業園區。”
記者在廠區發現,一批發動機住進了“地下室”,專用搜集池用於避免油液滲漏到地上,抽油過程密閉處理……
周正凡介紹,濟南市商務局會同市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報廢機動車收回拆解專項整治行動,打擊不合法收回、拆解、倒賣報廢機動車亂象,還要確保企業守住生態底線,綠色低碳發展。
實施以舊換新方针以來,各地汽車報廢更新審核、拆解使用監管等持續優化,源頭、過程、終端等各個環節協同协作,讓消費者更有獲得感,讓舊車更富價值感,也讓行業發展更有方向感。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